圖文/桃園市立美術館
桃園地景藝術節簡介
2019年桃園地景藝術節轉進八德區,以閒置多時而今規劃為大湳森林公園的「保一總隊大湳舊營區」為核心展區,並向外擴延至桃園市兒童美術館、西坡埤塘生態公園、溪濱公園、中大公園等地。以「新風景線」為命題,以「守護」精神為基礎,以「進擊」為概念,象徵此刻正在轉型中的大湳森林公園,充滿期盼,勃勃進發,再造都市景觀的企圖。
藝術節期間,將根據各展區特質打造專屬藝術活動。在大湳森林公園,瞄準都會中即將轉型的閒置空間,號召國內外藝術家開展「現地創作」,共同思考此地歷經發展演化、長期累積而來的人文脈絡與深層紋理;在桃園市兒童美術館,取材童話異想,創造「糖果地景」,結合沉浸式參觀體驗,擘劃親子同遊共享的都會空間;另外,地景藝術節也妥善運用八德區內既有的埤塘與綠地空間,包括西坡埤塘生態公園、溪濱公園、中大公園等地,通過展演,以美感應援、提供城市更新、再造的契機。
作品介紹

徐秀美《飛越桃花源》
今年在地景藝術節展出的《飛越桃花源》,結合戶外蜿蜒曲折的景觀動線,運用繽紛的色彩,打造「新風景線」,衝擊當代「泛全球化」影響下,日趨單一、灰白的都會外觀。

馬岩松《自然舞衣》/桃園地景藝術節官網

馬岩松《自然舞衣》
展區中段制高點的攀降臺,在「打開邊界」、重新在水泥叢林中打造文化空間的命題下,《自然舞衣》挾著宏觀的建築結構,自房舍高樓層窗口延展逾六呎,與戶外的草地銜接,遠望如同一道弧線,橫跨人造物與自然本身,回應建築師著手改造天際線的初衷。

劉家瑋《進程》
《進程》將我們日常熟悉的,搭乘交通工具的經驗,重新組合成空無一人的,戲劇性的畫面,演繹作者心中,在後工業時代的人造空間內,自然與人共處,卻顯得矛盾,時而格格不入的,一種極私密的感情。
《歡聲笑語》圖片提供桃園攝影協會1-800x533.jpg)
陳偉立(TAN Wee-Lit)《歡聲笑雨》
來自新加坡的藝術家陳偉立製作,以七朵成團的白雲藉由隱藏在水面下的水泵系統,循環再利用原埤塘水體,數支鋼管送水至白雲內部,降雨般傾洩而出,激活埤塘原先靜態的水體;象徵永續發展。
除了邀集國內外藝術家於各展區駐地創作、設置作品或與社區民眾媒合共創之外,2019桃園地景藝術節規劃了一系列與在地文化、歷史記憶以及生活環境相關的藝術體驗和參與活動,串連桃園的自然、人文甚至情感脈絡,不僅召喚地方認同與關懷意識、展現城市的活力與能量,也嘗試激發未來的創造性改變與發展。由土地,建構共同記憶;從所在,立足發展未來,聯手共創「新風景線」!
2019桃園地景藝術節
活動時間:2019年9月6日至9月22日
主展區:桃園大湳森林公園
副展區:桃園市兒童美術館、西坡埤塘生態公園、溪濱公園、中大公園
活動資訊:2019桃園地景藝術節活動官網、2019桃園地景藝術節活動FB、桃園市立美術館FB
看更多>>
▸【 台中新夜市】台中瑞豐國際美食村怎麼去?交通資訊懶人包
▸ 連假出遊必備攻略!中秋連假交通疏導、高乘載、優惠懶人包
▸ 秋冬旅遊多種方案補助,每房1千不分平假日,離島再加碼!
本網站內容未經允許,不得轉載。 若有文章授權需求或合作請寄信至
[email protected]
想知道更多優惠好康 加入ReadyGo Line@
更多精選住宿美食 追蹤ReadyGo FB
第一手旅遊資訊 追蹤ReadyGo I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