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台北捷運推出了新的優惠方案,30日定期票,搭乘雙北公車、台北捷運及Ubike不限次數,一個月只需1280,這對於平時就要通勤的上班族而言,真是一大福音!但除了平常通車之外,怎麼樣才可以讓月卡值回票價呢?來跟著ReadyGo一起淡水線跑透透,不需特別規劃,隨時搭車走、下車出遊!
延伸閱讀 ►【 懶人包 】捷運月票在手 淡水線景點帶著走 台大醫院→信義安和篇
|關渡|
►關渡自然公園
(圖:關渡自然公園粉專)
關渡自然公園位在基隆河與淡水河交會處,即台北盆地關渡平原西南隅的低窪地,為一個具有保育、教育、研究等多功能的自然公園,南臨的基隆河口濕地劃歸為關渡自然保留區。歷年來,成千上萬的水鳥以此為南遷北返的重要補給站或渡冬地,亦是關渡平原的一部份,1996年台北市政府將這一片沼澤濕地正式成立為關渡自然公園。
地址|台北市北投區關渡路55號
►十三行博物館
(圖:旅遊資訊王)
十三行博物館是臺灣第一個考古博物館,當初是為了保護國家二級古蹟的「十三行遺址」而興建;十三行文化屬於北臺灣地區的鐵器時代,時間大約在距今1,800~500年前,是目前臺灣唯一確定擁有煉鐵技術的史前居民。
地址|新北市八里區博物館路200號
交通|捷運關渡站1號出口▸紅13公車▸十三行博物館
|忠義|
►行天宮北投分宮-忠義廟
(圖:台北旅遊網)
北投行天宮廟區範圍約8公頃,廟殿建築雄偉,除附設圖書館外,區內花木扶疏、自然生態豐富,步道、庭園造景、休憩涼亭、停車場及公廁等設施規劃完善,且為市政府規劃之忠義山親山步道之起點。
地址|臺北市北投區中央北路4段18巷50號
►大屯山系-忠義山親山步道
(圖:台北旅遊網)
位於臺北藝術大學後山的忠義山親山步道,沿途林木密集,路徑遮陽率在百分之九十以上,是一條原始幽靜的步道,對怕晒的山友來說,這裡是最佳之選的路徑;只不過沿途多處石階,尤其是登頂前盡是上坡石階,須不錯的腳力和體力才能勝任,呼吸的節奏更應適時調整,否則會走得氣喘吁吁、上氣接不到下氣。
地址|臺北市北投區中央北路四段18巷
|新北投|
►地熱谷
(圖:台北旅遊網)
地熱谷位在北投溫泉公園旁邊,是北投溫泉的源頭之一,因為終年瀰漫著硫磺煙霧,讓人聯想到恐怖的地獄,所以又被稱為「地獄谷」或「鬼湖」。這裡的溫泉是大屯山火山群內水溫最高的溫泉,硫磺煙霧濔漫的景色,如夢似幻,有如仙境一般,是日據時代臺灣八景十二勝之一。
地址|臺北市北投區溫泉路
►台北市立圖書館北投分館
(圖:台北旅遊網)
(圖:台北旅遊網)
臺北市立圖書館北投分館是臺灣首座綠建築圖書館,座落於林木茂密、生態環境豐富的北投公園內,與溫泉博物館比鄰,室內書香,戶外鳥語,相映成趣,閱讀成了一件愜意、享受的活動。
地址|臺北市北投區光明路251號
|唭哩岸|
►軍艦岩
(圖:台北旅遊網)
健走軍艦岩親山步道沿途可欣賞珍貴老樹和自然景觀,頂上視野開闊,中研院於山頂設立有地殼變動基準點,作為記錄與研究用。自頂上向右眺望可欣賞士林到北投的稜線、地景風光,向左俯瞰則可欣賞威靈頓山莊安靜祥和的現代化社區,景致開闊好看。
地址|臺北市北投區陽明大學「動物中心」東側步行約50分鐘抵登山口
|芝山|
►芝山文化生態綠園
(圖:芝山文化生態綠園粉專)
「芝山文化生態綠園」是我國第一座文化生態公園,園區內各項設施皆在突顯本地豐沛的文化、生態資源:園區所在為全國唯一一處擁有七個文化層的地方、台北地區唯一現存『芝山岩文化層』遺跡之所在。
地址|台北市士林區雨聲街120號
|士林|
►士林官邸
(圖:交通部觀光局官網)
士林官邸有精緻的庭園造景設計,蟲鳴鳥叫、 景色秀麗,是休閒遊憩的絕佳場所。西式庭園中浪漫美好的風光,是新人婚紗照最常取景的地方;中式庭園裡的拱橋、曲池、流水等東方庭園造景,則令人彷彿置身古代中式庭院。其他如園藝館、新蘭亭、凱歌堂等等,都是十分具有特色的建築。後來增設的露天音樂台,經常舉辦各種藝文及音樂相關活動,已經成為市民休閒的新去處。
地址|台北市士林區福林路60號
►順益台灣原住民博物館
(圖:文化部地方文化館官網)
為國內第一座以原住民為主題的私人博物館。除了積極從事台灣原住民族文物蒐藏保存之外,博物館藉由多樣化的教育活動促進台灣原住民族文化的推廣,館內的常設展及特展也忠實地呈現了台灣原住民族的豐富的物質文化。
地址|台北市士林區至善路二段282號
|劍潭|
►劍潭公園(劍潭山親山步道)
(圖:台北旅遊網)
(圖:台北旅遊網)
登山口位於中山北路四段公車劍潭站旁,這裡曾是軍事管制區與保安林地,因此自然林相與生態植物保存的相當完整;步道兩旁許多人工栽種植被與經濟植物,讓步道充滿盎然的綠色魅力。這條步道已成為市民晨運健身的場所,如位於稜線上「老地方」,就是大家熟知的健身據點。
地址|台北市士林區中山北路四段
|圓山|
►台北故事館
(圖:台北旅遊網)
(圖:台北旅遊網)
台北故事館,為仿英國都鐸時期的半木構造建築,是台灣罕見的建築形式。日治時期,台北大稻埕茶商,經營永裕號的陳朝駿,於1913年在台北市基隆河畔圓山地區,起建一棟英國都鐸式風格的洋樓,1914年完工,以作為他招待台灣士紳、政要以及各國茶商的聚會場所,也作為家庭成員休憩、度假及聚會所在地。
地址|台北市中山區中山北路三段181-1號
|民權西路|
►晴光商圈
(圖:台北旅遊網)
臺灣光復後,隨著美軍進駐,當地除了有美軍俱樂部外,還開設許多西式餐廳、西點麵包店以及酒吧,而最有名的便是琳瑯滿目的舶來精品店,讓這裡成為臺北市最早販售舶來精品、也是最具異國風情的商圈。
地址|台北市中山區雙城街
|中山|
►光點台北(光點電影院)
(圖:交通部觀光局)
(圖:台北旅遊網)
這棟建築物曾歷經美國駐台北領事館、總領事館及大使館,建築物荒廢多年,1997年正式訂為第三級古蹟。本建築物外觀為白色二層樓洋式建築,室內採中央走廊梯間佈局,廊柱為簡潔的希臘柱式,是以電影文化為主的藝文空間,讓三級古蹟與電影結合,內設展覽館、藝文廳、小型電影院,輕食餐廳及一家專以「電影」與「城市」為主題的書店。
地址|台灣台北市中山區中山北路二段18號
資料來源:台北旅遊網、交通部觀光局、旅遊資訊王
想知道更多優惠好康 加入ReadyGo Line@
更多精選住宿美食 追蹤ReadyGo FB
第一手旅遊資訊 追蹤ReadyGo I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