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是最常待的地方,也是好好生活的起點。現代人居家空間普遍不大,因此近年來各種收納技巧盛行、斷捨離蔚為風潮,都是為了擺脫雜亂,打造一個清爽的休憩環境,讓活動空間最大化。
《通體舒暢的順手感‧家收納》作者林姓主婦認為,收納的原則在於,把需要的東西,整齊收在可以順手拿取的地方,避免囤積雜物,也能在要用時迅速找到東西。
圖片來源/shutterstock
懂整理,能放大你的家!4 原則打造「順手感收納」
也就是說,想要有系統地收納,首先要懂得斷捨離,並妥善安排收納位置。
1. 斷捨離
空間是有限的,過期、損壞的東西都要趕快丟掉;至於少用的物品,要考慮是否真的對當下生活有幫助,如果沒有就趕快斷捨離,以免囤積不知何時才用得到的東西,占據當下的生活空間。
2. 根據「使用動線」收納
依照使用習慣,將東西收到符合動線的位置,而不是每樣東西都放在個人空間。像是全家的浴廁用品統一收納在浴室,就不用每次都得跑到房間找。
3. 根據「使用頻率」收納
把空間分成「黃金地段」和「郊區」,比較常用到的物品集中放在好拿的黃金地段,而較少用的物品就統一放置在郊區,能節省拿取常用物品的時間。像是瓦斯爐兩側抽屜,是好拿且煮菜一定會經過的黃金地段,適合放常用調味料;角落下層抽屜要蹲下來拿比較不方便,能放少用的乾貨等。
《收納全書》建議,為了好拿好收,經常要用到的東西,能用無門的層架、掛鉤收納。就像每天都會用的廚房鍋鏟、瓢勺,用掛鉤收納才不需要每次都打開櫃子。
4. 先分類、再集中
同類型的東西最好收在一起,例如將小包裝盥洗用品放在一起。每次旅行前,都去同一個地方拿,避免放到忘記使用。要注意的是,不適合外露的物品,像是個人貼身物品或是零碎小物,建議用小夾層收在抽屜中,能讓空間更為清爽。
製圖/林映辰 © 經理人八分生活
裝潢、家居布置學:3 技巧,簡單打造井井有條的家
《超圖解!家的零收納》提到,除了平時有規畫地收納以外,如果能在裝潢時就打造出井井有條的家,往後維持會更容易。
1. 展示型收納、隱蔽型收納要平衡:
為了使得物品能用合適的收納方式,裝潢時要注意,有門的櫃子和開放收納空間都要具備,且數量大概一致。像是如果在客廳有一面牆的收納空間,可以規畫一半有門的櫃子、一半開放式層板。
2. 運用可調式層板
為了妥善利用櫃內空間,盡量分成多格使用,而可調式層板則方便未來依需求調整櫃內安排。也許剛入住的時候只需收納小物,便使用小隔層,日後如買了大型用品,可以拿掉幾個層板,讓櫃內空間放得下大型物品。
3. 事先想好收納位置
在裝潢前就規畫每樣東西要放在哪裡,並在裝潢時安排放置空間,未來就固定將特定物件放在同一位置。
建議思考你經常四處亂放、總是詢問家人「放在哪裡」、覺得收納地點很遠、拿進拿出很麻煩、很常不見的物品,重新幫它們選定一個家。例如,每天從浴室拿吹風機到房間用很麻煩,就可以幫它規畫一個在房間的定點收納位置。
感謝 經理人 同意轉載
原文:“懂收納,能放大你的家!養成4 個習慣:住家空間更整齊、整潔,煥然一新”
全台旅遊資料庫 訂閱ReadyGo YT
關注最夯旅遊話題 追蹤ReadyGo IG
呼叫旅遊小幫手 加入ReadyGo Line@
更多精選景點住宿美食 追蹤ReadyGo FB
外國人最愛旅遊攻略 關注ReadyGo 小紅書
RG特派員私房旅遊景點 關注ReadyGo TikTok